【罕有病】75歲婆婆通波仔後行路運動仍氣喘 再三檢查確診致命肺動脈高壓症
發布時間: 2022/10/12 16:56
最後更新: 2024/10/08 17:18
不時感到疲倦,行多幾步路覺得氣喘,運動時更覺得呼吸困難,以致平時都不太願走動。以上種種徵狀看似跟心血管疾病有關,心臟科專科醫生蕭頌華卻指,這亦有可能患上致命率高的罕有病——肺動脈高壓。
相關內容
現年75歲的洪婆婆,以往總被人稱為「阿肥」,但她在早幾年卻漸漸消瘦下來,體重更直綫下降至40多公斤,更伴隨呼吸困難、氣喘、肢體水腫、疲倦、心律不正等症狀。即使在休息時,洪婆婆亦會出現以上徵狀,而在進行其他活動時,徵狀會變得更嚴重。
硬皮症併發罕有病
患有硬皮症的洪婆婆,一直認為自己年紀大,身體機能欠佳才出現以上症狀,最差以為是患上冠心病,為此先後求診不同醫生。原以為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(俗稱「通波仔」)後便可解決問題,可惜氣喘等症狀仍未有改善,經再三檢查後才確診肺動脈高壓症。
肺動脈高壓可由不同原因引致,包括原發性、繼發性、遺傳性及藥物引起。在與疾病相關的個案中,有一半患者由結締組織疾病,例如硬皮症、紅斑狼瘡等併發而起,洪婆婆個案便是由硬皮症引起的繼發性肺動脈高壓。
當心臟到肺部(肺動脈),以及其相連血管時出現高血壓,便是肺動脈高壓。因肺動脈血管的壓力過高,令供應血流到肺動脈的右心室需要更用力收縮,才可把血液送至肺部血管,長期下來會導致右心室肥大,未及時治療的話,最終會因右心衰竭,引致死亡。這有別於一般長期高血壓未及時治療所引起的心臟左側衰竭。
徵狀混淆延誤治療
基於肺部血液輸送出現問題,未能將氧氣有效地傳至身體各部位,患者多會出現疲倦、氣喘、運動時呼吸困難等。蕭醫生指,由於肺動脈高壓的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,如哮喘及慢阻肺病等混淆,不少患者在病發多年後才確診,延誤平均超過兩年才治療。肺動脈高壓的病情難以察覺,治療指引又缺乏關注,加上此症致命率高,5年存活率只有34%,比香港第二位癌症殺手的大腸癌64%還要低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制定,肺動脈高壓的嚴重程度是以4級活動功能來劃分:最輕微是沒有症狀的第一級;第二級是爬樓梯、逛街時會感到輕微不適、氣喘及呼吸困難;第三級是稍做家務等活動時,感到呼吸困難、疲倦,令活動大幅受限。最嚴重的第四級是進行任何活動都會出現肺動脈高壓的症狀,即使休息靜止時也不例外。
洪婆婆便是屬於第四級,現時需要長期以呼吸機輔助呼吸,晚上睡覺時則需佩戴雙氣壓呼吸機,大為影響睡眠質素及日常活動能力,平日需兒子或鐘點家傭協助活動。近來洪婆婆更一度危殆,留院近一個月,情況一度嚴重至考慮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。
三步治療策略
在治療方面,肺動脈高壓較少透過單一藥物治療,而是透過三步治療策略,即調整生活習慣、傳統藥物、專用藥物,以及手術等多方面配合。蕭醫生指若藥物治療已用到最大劑量而效果仍然不佳時,便可能需進行肺部移植手術。
根據資料顯示,以往未有合適專用藥物時,將近一半患者會於3年內離世,但隨着近年新一代針對肺動脈高壓而研發的藥物出現,患者如今3年存活率達77%。可惜是部分新式藥物用藥門檻高,患者病情需至第三級活動功能程度才能使用。若患者想及早獲得較適切治療,即在特定的臨床應用以外,選擇使用專用藥物時,便需自行支付昂貴的藥物費用。
記者:劉妙賢